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讀后感
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,你有什么領(lǐng)悟呢?記錄下來很重要哦,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。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?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讀后感,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對于艾德勒的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,早就看到圈里有朋友推薦,但一直沒有機會閱讀。那天無意中去城市之光書店,又偶遇此書,直接入手一本,回家細看。昨天大概看了不到20頁,感覺挺受啟發(fā)。
書中對閱讀藝術(shù)下了個定義:"這是一個憑借著頭腦運作,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,不假任何外助,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。"剛開始看書前面的文字,還不是特別有感覺,但是看到這句話,腦子里靈光一現(xiàn),仿佛自己的經(jīng)驗和作者的文字不謀而合,在某處不期而遇。
幾年前自己初走上閱讀之路的情景又浮現(xiàn)在腦海里。那時自己剛參加工作時間不長,想著利用閑暇時間多讀些書,充實自己??墒钱敃r根本不知道讀什么書,全憑感覺,有時讀些暢銷的,有時讀些名氣大的,有時讀些別人推薦的,并無局限。那時候,對于心理學(xué)也很有興趣,讀過畢淑敏的《女心理師》、張德芬的《遇見未知的自己》、岳曉東的《登天的感覺》等。那時的理解能力有限,讀書主要是讀心理學(xué)普及性的書,或者是心靈修煉方面的書。
后來,受我們單位一同事的影響,開始接觸傳統(tǒng)文化、國學(xué)、量子力學(xué)和佛學(xué)等方面的書。記得當時工作之余,他經(jīng)常給我們幾個"講課"、討論,都看了什么書,有什么收獲等。當時他一推薦書,我就找來看,或者找視頻看。記得當時看過浙江大學(xué)董平教授講的《傳奇王陽明》,對陽明先生創(chuàng)立的"心學(xué)"很是佩服,更是將他所提倡的"致良知,知行合一"立為自己行動的標桿;還看了曾仕強教授講《易經(jīng)的智慧》,受益良多。當時,那位同事還推薦了《瑜伽師地論》,這本書是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識學(xué)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,也是玄奘法師西行所取的重要經(jīng)典,我雖然已經(jīng)入手,但至今沒有勇氣打開看,因為對于里面的內(nèi)容實在是無法理解,只能先放著,期待哪天假如開大智慧了再去看(貌似這一天相當相當遙遠)。感覺這個時期讀的書比之前有深度、也有了一定的主觀能動性,不是那么盲目了。
20xx年讀的書,有了點"跨界"的感覺--一個朋友開始推薦企業(yè)管理和思維提升方面的書。這個時期,讀書的速度降下來了(貌似一直以來讀書的速度就沒上升過,一直都很慢),但是開始寫讀后感,做讀書筆記。印象深刻的書有《小強升職記》,這是一本時間管理方面的書,當時讀完寫了一篇幾千字的讀后感;還有《金字塔原理》,主要內(nèi)容是寫作邏輯與思維邏輯,讀完之后按照書的內(nèi)容做了一個PPT.由于有了之前的積累和思考,這時候?qū)τ跁膬?nèi)容已經(jīng)理解的更加深刻了,而且也考慮將書中所看到的知識應(yīng)用到實踐中,使自己的.思維能夠真正地提升。同時,我也受其他朋友和老師的推薦,看一些專業(yè)的心理學(xué)書籍、小說、寫作方面的書等等。這個階段,真真是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,更加注重書的品質(zhì),也注重自己讀書的"品味".
總結(jié)近十年的讀書感悟,我很認同作者在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里的觀點,"閱讀越主動,效果越好".當一個人主動去讀一本書,他在讀書的時候就會很用心,對于有啟發(fā)的地方還會拿筆畫出來,讀完之后還會思考書中的內(nèi)容,就像海綿吸水一樣真正吸收了書里的內(nèi)容。我一直認為,單純?yōu)榱?獲得資訊而閱讀",并不能真正提升我們的理解力,只有我們將讀書目標鎖定在"為增進理解而閱讀"時,去讀一些"燒腦"的書,理解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。
當自己在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下,憑著內(nèi)心的力量,玩味著書中的文字,書中的概念漸漸由模糊變得清晰時,就像是一只破繭而出的蝴蝶,又像是一粒破土而出的種子,那種生命力突然迸發(fā)的感覺,讓人有無比的喜悅感--這種喜悅感,唯有在用心讀書時才能獲得。
初雪,管理學(xué)碩士,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,中國心理學(xué)會會員,教育工作者,"鄭亞楠心靈工作坊"創(chuàng)始人。喜歡讀書寫作,熱心傳播美文;主張"以一片純真之心發(fā)現(xiàn)美,傳遞善";愿意傾聽你的故事,幫你解決心理困擾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