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影讀后感
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,你有什么總結呢?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。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?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背影讀后感,供大家參考借鑒,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《背影》是出自朱自清的筆下,是他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集。
這本書教會我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,教會我怎么在不同場面怎樣稱呼、沉默,教會我為人處世,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許多靚麗的風景,然而我最忘不了的,還是那篇有著離別愁緒,讓人看了不禁心痛的《背影》。
作者在這篇散文中講述了自己對父親的情感,從一開始對父親的冷漠到最后不禁掉下眼淚,父親終究是父親,畢竟血濃于水,在《背影》里父親對作者甚是關心,處處照料,送“我”去車站再三囑咐茶房好好照應“我”,可最后他還是不放心自己送“我”,親自管理“我”的一切,那一系列爬月臺來回買橘子的動作,都讓人不禁流淚,一切的一切都體現(xiàn)了父親對“我”的關心,為了“我”艱辛地買橘子,最后在車里流淚,可又趕緊拭去眼淚,害怕父親看見,我認為他這是有愧疚之心,因為之前作者錯誤的認為父親對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“迂”,甚至還看不起他,作者這樣認為父親是不對的。
可我自己又何嘗不是,我的爸爸也對我是照顧有加,他不喜歡嘮叨卻又時常默默為我做許多事,這就是父親的高大形象,在我看來爸爸就是一片天,可以給我許多陽光與溫暖,卻也為了鍛煉我能夠獨立也經常讓我經歷風雨,這就是我的爸爸。
記得有一次,我在外地上學,剛好有一個叔叔要去我上學的城市,爸爸和他交情還行,就將我托付給他,在車下爸爸對叔叔再三囑咐說我餓了一定要給我買東西吃,因為他知道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餓肚子,我在車上別過頭哭了,可我并不想讓他看見我哭了,不想讓他也傷心,而且我也不喜歡離別的場景,爸爸也會讓我能夠更加獨立一些,會說一些讓我賭氣的話,比如說我沒出息什么的,我就偏偏要做給他看我是一個有骨氣的人。
可憐天下父母心,作者的父親和我的父親是一樣的,全天下的父親都是一樣的,他們都是愛自己孩子的,盡管我們多么討厭他們,嫌棄他們嘮叨,可是他們還是為我們開脫說我們處于青春叛逆期,還一如既往的愛著我們,我們作為子女的,要好好孝敬爸媽,要像小時候爸媽愛我們一樣,長大了我們也要好好愛父母。
不知道大家讀完后有什么感受,但是有幾個地方特別觸動我。
第一個地方,是在文章的第二段,寫到祖母病逝,作者和父親回家奔喪,觸景傷懷之際父親卻說,“事已至此,不必難過,好在天無絕人之路”,其實這個時候,最難過的明明就是承受喪母之痛的.父親,但他卻還打起精神安慰鼓勵兒子,那種堅忍,比痛哭流涕更讓人動容。
第二個地方,是作者要去坐車北上,父親由于事忙,本已說定不去送而安排了人陪同,但再三囑咐后還是不放心,決定親自去送,哪怕作者當時已經二十歲,一路來往過數(shù)回??梢姛o論孩子年紀多大,只要是離開自己身邊,父親都始終放心不下。
第三個地方,是在車站里,父親和腳夫講價錢,又囑托茶房照顧兒子,但這些行為卻被當時的作者所鄙夷,認為父親說話不漂亮,想法迂。其實,這種情形在今天也很常見,年輕人總覺得自己很聰明,看不起父母的生活智慧,覺得他們說話行事老土,卻從來不懂得這背后父母的心意,看似“聰明”,實則愚笨至極。
第四個地方,是父親穿過鐵道去給作者買橘子,明明很費力很笨拙甚至可以說很狼狽,但在兒子面前卻顯出很輕松的樣子,像完成了一件大事般。在孩子面前,父親總是保持著威嚴能干的形象,可轉過身為了孩子,卻比誰都放得下體面。
第五個地方是文章尾段,作者說到父親因老境頹唐而情郁在心,時常為家庭瑣事動怒,父子感情漸疏,后來兩年不見,又忘記了兒子的不好,只剩下惦記。有時候我們總是忘了父親其實也是普通人,也有自己的情緒,并不是完美的,所以發(fā)生矛盾很正常。但再多的矛盾,最終都抵不過對孩子的愛。
最后,是作者收到父親來信,信中一面說“身體平安”不想讓兒子擔心,一面又寫到“膀子疼痛厲害”“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”,看得作者淚光晶瑩,發(fā)出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的嘆息。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(yǎng)而親不待。在我們一天天強壯的時候,父母卻在一天天衰老,那個童年記憶中無所不能的高大身影,如今更需要我們的關懷和陪伴。
送上一聲真誠的問候,獻上一份精心挑選的禮物,及時盡孝,莫待來日。
文檔為doc格式